《莊子·天下篇》中提出了關(guān)于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思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請根據(jù)資料包的學習,解釋這句話的含義。
盧瑟福在用實驗去檢驗湯姆孫提出的原子結(jié)構(gòu)模型前,他設想假如湯姆孫的模型是正確的,實驗中應該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請畫出他設想的實驗結(jié)果。
……
這些題目來自哪里?不是大學,是高中。
前天,被譽為滬上高中“四大名校”的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和上海交大附中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這也意味著本市普通高中提前招生錄取的自主選拔大戰(zhàn)正式打響。“考得很活,題目挺難,但玩得很開心”是學生們的普遍反映。
今年的“四大名校”自主招生,到底考了哪些題目?
綜合面談,首次采用“資料包”
“上午的題目,比我想象中簡單;下午的題目,比我想象中難,難得多。”前天下午3時45分,走出復旦附中的初三學生小黃對這一天的綜合測試有這樣的總結(jié)。復旦附中的此次綜合測試,有3500多人提出申請,最終有500余人參加。
“上午的題目”,指的是“語文+英語”和“數(shù)學”兩場學業(yè)水平綜合評估。用小黃的話來說,“數(shù)學有不少是競賽書里看到過類似題目。語文主要考核一些常識、一篇古文、一篇詩詞賞析,外加一篇以‘你對歸隱的看法’為題的200字小作文。”
下午是綜合面試。5位學生對應3位老師,根據(jù)老師給出的題目參與討論。“一支筆能干什么”“如何不用明火加熱一杯水”“談談你選擇學習用書最注重哪個方面”……
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所有參加學業(yè)水平綜合評估的學生均可參加面試。與此同時,三人一組的面試老師,沒有刻意按學科比例分組,而是更多由擔當班主任職責的教師組成。這樣安排,校方希望更多看到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讓小黃感覺“難得多”的考查環(huán)節(jié),是今年復旦附中首次采用的“學習資料包”。復旦附中校長吳堅表示,學校明確以學業(yè)水平成績加學術(shù)素養(yǎng)考察評價,再加綜合素質(zhì)面談及初中成長經(jīng)歷審核,作為最后的入選依據(jù)。“學習資料包”為學生提供大量“陌生”背景知識材料,然后用步步緊扣的題目,考查學生對未知的探索能力。全部6套題目,涵蓋物理、生物、化學領(lǐng)域內(nèi)容。學生隨機取到2套,在1小時內(nèi)完成。
如資料包中提供一篇《光合作用》,后列5大問題。資料均為英文,一些單詞標注了中文解釋。有意思的是,可能由于第一題寫著“用中文簡單概括光合作用中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而隨后的幾道題并沒有強調(diào)“用中文”,有學生還專門提問是要用中文還是用英文答題。
吳堅表示,這一考查方式,“考點”有5個: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將其化為“梯子”解決問題的運用能力、捕捉題干重點穿針引線的分析能力、作出全面結(jié)論的判斷能力和最終將思考形成于語言的表達能力。“這樣的題目,是無法準備的,”吳堅希望提供一種導向,藉此改變過度反復機械的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