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20年,擔任班主任工作9載,她用心付出、用愛靠近,呵護學生健康成長。她說:“教育就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日復一日的堅守,我只愿做到:不愧對每一位學生,不愧對每一位家長。” 她就是芝罘區(qū)奇山小學三年級三班班主任孫曉利。

YMG全媒體記者 蓋鵬 通訊員 孫平華 攝影報道
班級管理讓學生做主
“簡單的事重復做,重復的事用心做,這就是贏家。”孫曉利告訴記者,她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從“精”“細”“小”“點”四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提出了多方面要求,然后一一落實。她從細節(jié)抓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實干之要,重在落實。孫曉利對自己布置的任務(wù)堅持做到“天天公布”“天天打卡”,把當天班里的所有情況都向?qū)W生公布,并及時在班級微信群里與家長溝通。
孫曉利讓學生全程參與班級管理,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她倡導學生“自主管理”班集體,主動認領(lǐng)班務(wù)。例如,“窗官”定時開窗通風,“電長”負責電燈和電源開關(guān),“館長”負責圖書的借閱和歸還記錄……新學期伊始,孫曉利會制定好各個崗位的工作目標,并定期輪換,盡量讓所有的同學都能當上“班干部”,為班集體做出貢獻。
用心關(guān)注每一名學生
從踏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孫曉利就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她熱心對待每一名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責任心和耐心去溫暖那些缺少關(guān)愛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她堅持每天早來晚走。學生有困難,她及時給予幫助;學生有思想波動,她及時溝通開導,幫他們樹立信心。她常常和學生們一起聊天,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家庭情況。
孫曉利的班級里有一名男生小博,上課不聽講、回家不完成作業(yè),令任課老師很是頭疼。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孫曉利了解到小博在家里沉迷游戲,不完成學習任務(wù)。針對這個情況,孫曉利和家長緊密配合,在學校里采取表揚、激勵等方式,引導小博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和運動上;家長及時從老師那里獲知小博在學校的情況,回家后監(jiān)督他寫作業(yè),確保當天的學習任務(wù)順利完成,逐漸縮短玩游戲的時間。經(jīng)過一段時間家校的共同努力,小博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還結(jié)交了很多好朋友,不再沉迷游戲。
孫曉利所帶的班級凝聚力極強,在2022年榮獲芝罘區(qū)最佳班集體稱號,并獲得紅領(lǐng)巾獎?wù)录w二星章。
鼓勵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
如果說“讀萬卷書”培養(yǎng)氣質(zhì),那么“行萬里路”則增長見識。奇山小學作為芝罘區(qū)的書香校園,一直堅持舉辦讀書節(jié)。孫曉利在班級開展了親子閱讀、讀書故事會、紅色故事宣講等活動,鼓勵學生閱讀經(jīng)典,積累課外知識。
此外,孫曉利鼓勵家委會多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在煙臺郵政博物館、煙臺博物館、未來小鎮(zhèn)職業(yè)體驗館等地,都有學生和家長共同“打卡”的身影。通過各種參觀學習,同學們感受到了時代的巨變,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學到了課本里沒有的東西。
“心中縈繞著春蠶情愫,身上自有紅燭風骨”,孫曉利老師說,她愿意把全部心血都澆灌在教育事業(yè)這片沃土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成為一名有溫度的優(yōu)秀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