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主教堂。(資料圖片)
對一座城市來說,老建筑是活著的歷史。
在沿海開放城市青島的臨海丘陵地帶,星羅棋布地分布著300多棟單體歷史建筑。這些多以“紅瓦”為頂?shù)睦辖ㄖㄓ?0世紀初期,集中了俄、英、法、德等20多個國家的風格。
青島的老建筑風格獨樹一幟,為其贏得了“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美名,也成就了“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獨特城市風貌,成為其構筑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實際上,早在1994年,青島以其優(yōu)美的城市海濱輪廓線、豐富的近代建筑群、“山、海、島、城”融為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以及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青島對老建筑的保護愈加重視,以老建筑為載體,述說城市新故事。
建筑牽線 搭橋文化交流
對青島來說,老建筑不僅是其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文化交流的紐帶。
“加強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日前,在一次文物保護工作調研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特別強調道。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