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任敏)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已正式發(fā)布。這是今天上午記者從《考試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0)》發(fā)布會上獲得的消息。新出版的高考評價體系集中回答了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核心問題,將成為未來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題和高考實踐的重要指南,也將成為學生復習備考的重要參考。
2014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著力于“教、考、招”等領域的全景式改革,探索出了一條分類考試、綜合評價、陽光招生、多元錄取的道路。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這意味著考試大綱將在全國范圍內取消。
本月,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發(fā)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中國考試戰(zhàn)線推動學科命題標準化、科學化,實現(xiàn)考試現(xiàn)代化的里程碑式舉措。該評價體系將成為高考命題和學生應考的重要指南,對引導教學和高考綜合改革具有綱領性的意義。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一核”為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是對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是素質教育目標在高考中的提煉,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是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xiàn),回答“怎么考”的問題。同時,高考評價體系還規(guī)定了高考的考查載體——情境,以此來承載考查內容,實現(xiàn)考查要求。
《中國高考報告》執(zhí)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文利指出,在高考評價體系中,“一核”作為“金線”,將貫穿始終;能力素養(yǎng)是根“銀線”,將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探索,常做常新;“四翼”則以情境作為考查載體,是“金線”和“銀線”的串連線。
考試藍皮書指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就是要實現(xiàn)學生“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轉化,打破應試教育的頑瘴痼疾,突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高考選拔中的能力要求與批判性思維強調的核心主張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主張成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及命題改革的主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