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伊人思思久99久女女精品视频,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small id="dmjri"></small>

    <td id="dmjri"></td>
  1. 
    
    <address id="dmjri"></address>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關注 > 正文
           

        “亞洲水塔”失衡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正變暖變濕

        2018-09-07 10:54:59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過去60年來,我們經歷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氣候變暖,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第三極,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地區(qū)之一,其升溫率超過全球同期平均升溫率的兩倍。”5日,在西藏拉薩舉辦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首期成果報告會上,科考隊總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院士說。去年,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式啟動。有別于“地理大發(fā)現”式的第一次青藏科考,這次,扎根青藏高原的科學家們聚焦“變化”,圍繞青藏高原地球系統(tǒng)變化及其影響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揭示機理,同時為優(yōu)化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屏障體系提出科學方案。“上世紀70年代,我學生時期第一次上青藏高原,感覺比現在干燥,植被也沒有這么綠。”姚檀棟說,簡單、通俗地講,青藏高原正在變暖變濕。
               “亞洲水塔”失衡,水患風險加劇
               
        冰川可以儲水,高大山體可以攔截水汽,而冰川、凍土、積雪、湖泊、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又可以調節(jié)河川徑流,因此,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通過遙感和實測資料發(fā)現,1976年以來,藏東南冰川退縮幅度平均達到每年40米,有的甚至超過60米。”中科院青藏所研究員徐柏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冰川退縮,相應的是湖泊擴張、河流徑流量增加。徐柏青說,青藏高原中部的色林錯、納木錯等6個湖泊在1999年以后明顯加速擴張。色林錯更是于2010年以2349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納木錯,成為西藏最大的湖泊。目前,青藏高原冰川、凍土融化對其湖泊每年增加水量的貢獻達26%左右。“而根據我們對納木錯水量變化的定量分析,這一貢獻率高達52.9%。”徐柏青說。“亞洲水塔”正朝著失衡失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姚檀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總體來看,青藏高原東部、南部季風區(qū)水儲量減少,北部、西部西風帶水儲量增加。同時,“水塔”固液結構失衡,液態(tài)水體儲量的增加導致“水塔”結構失穩(wěn)。“近期水資源增加,我們感覺到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好了。但據預測,本世紀中葉冰川對河流徑流的補給將達到最大值然后減少,所以長遠看,未來水資源短缺的潛在風險在加劇。”徐柏青說,相應的災害風險也隨之而來,例如冰湖潰決、洪水、泥石流等。
                高山樹線上移,特有物種或消失
              
        從青藏高原的東南到西北,依次分布著森林、高山灌叢、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科院青藏所研究員樸世龍介紹,1980年代以來,青藏高原增溫強烈,植被總體變綠,返青期提前、枯黃期推后、生長期延長。
               青藏高原擁有北半球最高海拔的高山樹線,樹種主要包括青海云杉、川西云杉、祁連圓柏等。“我們沿著橫斷山區(qū)—祁連山的森林分布區(qū),調查了樹線位置的時空變化,結果顯示,過去100年樹線位置平均上升了29米,最大上升幅度80米。”樸世龍說,高山樹線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壓縮了高寒灌叢、草甸的生存空間,增加了高海拔特有物種消失的風險。同時受青藏高原增溫影響的還有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青稞。樸世龍說,生育期溫度升高顯著降低青稞單產,2000年以來,溫度每升高1℃,每公頃青稞產量降低0.2噸。“如何應對這一挑戰(zhàn),將是今后一段時間青藏高原農業(yè)重要而緊迫的工作。”樸世龍表示。
               “加熱器”升溫,可影響非洲降水
               
        青藏高原是影響我國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關鍵區(qū)之一。“它像一個伸入對流層中層的加熱器,當它的溫度升高,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就變大,從而對大氣環(huán)流產生更大影響。”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平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高原熱源影響下東亞冬季風減弱,低層偏南氣流加強,大氣穩(wěn)定性也隨之增強,有助于我國中、東部冬季霾的頻繁發(fā)生。
              “當春季熱感偏強時,夏季長江流域降水增加,華南、華北及東北部降水減少。”趙平說,研究發(fā)現,春季青藏高原地表熱感與隨后的夏季中國中、東部地區(qū)降水顯著相關。利用這一信號,可以提高我國夏季降水的預報能力。
              趙平說,青藏高原加熱異常可以激發(fā)出一個類似于亞洲—太平洋濤動的北半球中緯度遙相關,能夠引起南亞、東亞,乃至非洲、北美中緯度地區(qū)的溫度和降水異常。“當夏季高原加熱偏強,高原上升氣流加強,向西在地中海附近下沉,并激發(fā)出非洲的上升氣流異常,加強了非洲大陸的低壓系統(tǒng),伴隨著低層從東大西洋到非洲大陸的西風加強,從而影響非洲降水。”(記者 楊雪)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受賄!1458082.94元!莒南縣統(tǒng)戰(zhàn)部原部長劉國棟受賄案一審開庭
        下一篇:數字貨幣“玩不轉了” 相關微信公眾號頻頻被封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