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政府印發(fā)《關于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實施意見》,針對當前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不完善、救助資源分配不合理、救助信息整合共享不夠、救助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從統籌完善制度體系、流程體系、能力體系和監(jiān)管體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2條具體措施。
2021年城鄉(xiāng)低保標準之比達到1.3:1以內
針對健全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問題,提出進一步擴大救助對象覆蓋范圍,依托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統籌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yǎng)救助、孤困兒童保障、教育救助、醫(y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各部門的專項救助,構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絡,為更好開展救助工作提供服務支持,實現城鄉(xiāng)困難群體救助全覆蓋。
針對救助標準偏低問題,提出按照上年度城鄉(xiāng)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例分別測算確定城鄉(xiāng)低保標準和孤困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到2021年城鄉(xiāng)低保標準之比達到1.3:1以內,力爭2024年實現城鄉(xiāng)社會救助標準一體化。
針對社會救助與扶貧政策銜接問題,提出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大重病患者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享受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低保標準后,可繼續(xù)保留低保待遇12個月,確保貧困群眾實現穩(wěn)定脫貧后再退出低保范圍。
社會救助審批期限由37個減少至15個工作日以內
將救助審批權限委托下放鎮(zhèn)街實施,優(yōu)化審批流程,將社會救助審批期限由37個工作日減少至15個工作日以內,特殊困難群眾在24小時內先行給予臨時救助等措施全面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
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提高社會救助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對需要專項救助的,及時納入低保、醫(y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進行救助,對特殊困難群眾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有效化解群眾各類重大急難問題,最大限度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發(fā)生。
成立區(qū)縣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
針對社會救助信息整合共享不夠、救助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實施意見》提出以下要求:
整合現有工作力量,成立區(qū)縣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完善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服務工作平臺,設立村(居)社會救助工作站,配備必要人員,加強與各救助職能部門的工作對接、政策銜接、綜合協調、業(yè)務辦理以及日常監(jiān)督管理等工作。將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及工作經費分級納入財政預算,市級補助資金重點向財政困難區(qū)縣傾斜,保障社會救助工作開展。
全面應用社會救助綜合管理平臺開展社會救助受理、審批等業(yè)務。開發(fā)濟南社會救助移動端服務應用,推行“指尖辦”“掌上辦”等便民服務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