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美麗不僅人美麗,心靈更美麗……”近日,在單縣東城街道辦事處宗廟村扶貧車間里,工人李阿姨這樣對她評價,她不僅教會我們縫制毛絨玩具的方法,還會做飯、修理縫紉機、安裝電器等,更是我們員工的貼心人。
“她考慮接送孩子問題,就把新的車間建在幼兒園附近,給我們安排的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照顧孩子和工作兩不誤。”在這里工作的楊霞說,沒做完的工作可以帶回家里做,方便又自由。
2014年,為了能與家鄉(xiāng)人共同致富,靳美麗毅然放棄了青島一家企業(yè)的管理崗位,選擇回到老家宗廟村,創(chuàng)辦了這個毛絨玩具生產(chǎn)車間。
在車間建立之初,靳美麗遇到了很多困難,面對啟動資金匱乏、車間廠房建設等難題,靳美麗沒有退縮,她用自己打工的積蓄買了第一批縫紉機,用自家的院落作為生產(chǎn)車間,聯(lián)合本村的留守婦女,就這樣,在2014年,第一間代加工車間有序運行了。后來,為了使車間更加完善,她又申請了10萬元富民生產(chǎn)貸款,F(xiàn)在,她在鄰村又擴充了3個致富車間,為附近留守婦女增加200余個就業(yè)崗位。
“靳美麗是我們宗廟村的典型帶頭人物,自她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以來,為留守婦女共同致富付出了很多心血,村黨支部了解情況后給予了大力支持,并鼓勵村民向靳美麗學習。”宗廟村黨支部書記肖可營說,這個加工車間現(xiàn)在是我們村最大的發(fā)展車間,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婦女,村黨支部相當關心,為靳美麗提供廠房建設、人員配備、實惠貸款等多重優(yōu)惠政策。
“我在家閑著沒事做,靳美麗讓我在這里做一些梳理線頭、絨毛的輕活。同時還可以把這些東西帶回家,晚上沒事加班做。”正在梳理線頭的馬大娘說,她還可以和工友們嘮嗑,心情也得到了放松。
考慮到有部分工人因家庭原因無法在外工作等問題,靳美麗還下放了200余臺加工機器到附近村民家里,以按件計算工資的方式,讓留守婦女在自己家里就能上崗工作,既增加了生產(chǎn),又為困難女職工增加了創(chuàng)收。
“我一個月6千余元,最多能拿到8千元。靳美麗對我們很好,都是按量計算,同工同酬,帶著我們一起發(fā)家致富。”村民章曉蕊笑著告訴記者。
“留守婦女是一個弱勢群體,最初看到她們無法出去務工,只能在家里做一些家務事,我想到男人們能出去掙錢,那我們婦女就在家里掙錢,所以就萌生了回鄉(xiāng)帶領村里留守婦女齊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靳美麗說,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下一步車間還將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帶動周邊更多留守婦女就業(yè)致富。
記者李保珠見習記者毛慎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