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網站主頁發(fā)出一幅美女畢業(yè)生單人照,在網上引發(fā)關注,網友稱該女生為“人大女神”。人民大學網站的訪問量短時間內急速上升,一度癱瘓。(6月27日新華網)
對于高校網站,一般人很少會去關注,但是在這個夏天,因為眾多“女神”的登場,讓許多家高校網站的主界面變得火熱起來。平心而論,如“人大女神”這樣的女孩子,稱得上是清純秀麗、美麗可人,但是用“女神”這樣的字眼去形容,則未免言過其實。網民們之所以將“女生”贊美成“女神”,相信一定程度上并非出于這些女孩子的容貌,而是對于眾多高校一改過去生硬、刻板的招生方式,以新形象新氣質面對社會大眾的態(tài)度的肯定。
對于打“美女牌”吸引生源的做法,社會輿論除了絕大多數的贊許外,也有一部分聲音對此行為表示質疑,稱其違背了高校辦學的原則和宗旨,讓招生這一神圣的教育行為因此變得低級趣味。這種看法,其實未免帶著守舊和偏激的色彩。國內著名高校能一改往日嚴肅的態(tài)度,換以這種“小清新”的面孔,其本身就是一種在時代發(fā)展的感召下的理念進步。對此,犯不著以一種道貌岸然的眼光去審視它。用青春少女的純真之美來推廣高校的品牌形象,擴大其影響,這本身絕不是什么低級惡俗的手段,有何不可?
但是在質疑之聲的背后,我們也應當聽到這樣的弦外之音:一味地靠美女來作為高校的對外招牌吸引人們的眼球,一旦在業(yè)內形成風氣,是否會由積極作用而帶來消極影響?這種方式偶一為之無傷大雅,如若成為必要手段而反復運用、廣泛流行,則再美的事物也會淪為一種惡俗。
無論是學生們自發(fā)創(chuàng)造的“學姐在等你”,還是高校官方網站的“女神”照片,賞心悅目的高校青春氣息值得欣賞,但究其本質,其做法終究還是處在一種較為表面化,或者說處于創(chuàng)新探索期的階段。真正要表現(xiàn)高校的青春和活力,做好廣告形象宣傳應從更加全面的范圍進行著眼,讓報考對象和民眾能夠清晰而深入地了解到學校的人文底蘊和辦學特點,把自己的校園環(huán)境、師資力量、學生風貌用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感染力的方式進行展示。美女固然養(yǎng)眼,以其作為風采展示手段之一未嘗不可,但學子入校畢竟是來學習文化知識,掌握提升自己和貢獻社會的本領的,而不是因為“女神”的吸引而把學校當成了談情說愛之地。
成為“女神”的女生是大學的一份子,其它許許多多富于青春朝氣的男生女生同樣也是大學的一份子,同樣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母校代言的權利。“女神”終究有畢業(yè)的一天,這份美麗也終歸獨屬于她自己,但每所大學由歷史所積淀下來的人文精神卻應長存。大學之美應是一種包羅萬象的“大美”,而非局限于某位女生的“小美”。當人們對某所大學的關注不再僅僅是因為某位女生的靚照而趨之若鶩,大學之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文感召和文化回歸。(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