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伊人思思久99久女女精品视频,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small id="dmjri"></small>

    <td id="dmjri"></td>
  1. 
    
    <address id="dmjri"></address>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山東 > 正文
           

        山東:六七分鐘割完1畝地 兩代農機手瀟灑話麥收

        2020-06-03 07:34:26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西王莊鎮(zhèn)付劉耀村有個富源農機專業(yè)合作社,遠近聞名。51歲的付瑞川名義上是理事長,但真正掌管大權的是他兒子付國。

          6月1日下午,記者在付劉耀村的一片麥田里找到了付瑞川,他正指揮農機手收割小麥。記者看到,合作社6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收割,到地頭時,麥田主人將自家收獲的小麥裝進袋子里,合作社的拖拉機將麥子送到家,主人在庭院或者平房屋頂晾曬。

          300畝的大田,只有收割機的轟鳴聲,沒有了往昔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只有地頭上稀稀落落站著幾位村民。付瑞川告訴記者,付劉耀村及附近五六個村子的土地已經托管或者半托管給農機合作社了。小麥收割時排到誰家,這家人在工廠請1小時假來地里就可以了。愿意賣的,在田間地頭當場將小麥賣給合作社或者其他糧食收購點;不愿意賣的,合作社將糧食送到家。

          一位穿著藍色工廠制服的村民告訴記者,現(xiàn)在種地,地托管出去就成了“甩手掌柜”,播種、上肥、打藥、收割都由合作社來管,不耽誤打工掙錢。

          富源合作社從5月31日開始收割小麥。在村頭空蕩蕩的麥地里,付國正跟農機手一道,開著摟草機收集小麥秸稈。麥秸打捆后,送到電廠用于生物質發(fā)電。付國的手機很“熱”,電話不停,不光聯(lián)系自家業(yè)務,還協(xié)調附近農機手收割。

          付國一家三代都是農機手。爺爺當年是公社拖拉機站站長,一輛“東方紅”50履帶式拖拉機就他會開,退休后開了個拖拉機修配鋪。付瑞川自幼耳濡目染,跟父親學會了駕駛拖拉機和修配技術。改革開放后,承包了村里50畝地。付國兒時就喜歡在爺爺?shù)男夼滗佂妫矚g鼓搗各種拖拉機零配件,整天弄得像個“油猴子”。

          因為土地和農機情結,開了幾年大車的付瑞川回到村里。2013年,他組織了當?shù)匾慌夹g熟練、有志農機事業(yè)的個體農機戶,以帶機入社或現(xiàn)金入股的方式,組建成立了富源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學經濟管理的付國大學畢業(yè)后,跟朋友做了幾年生意,也是割舍不了對農機的喜愛,2017年推掉城里的生意,回村幫父親一起打理合作社。爺倆兒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將合作社辦得紅紅火火。目前,富源合作社擁有各類機械130多臺套,托管土地5000多畝。

          付瑞川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四季,農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夏收和秋收。尤其是夏收,得搶收搶種。過去收割麥子,基本是用鐮刀,一天下來也就割兩畝,累得腰酸腿疼,還得用架子車運到麥場脫粒、晾曬。

          因為太苦太累,付瑞川就在機械收割上動起了心思。上世紀90年代初,他買來了割臺,安裝在拖拉機頭上,制成了簡易的收割機。當時的割臺有1米多寬,20來分鐘能割1畝地,效率是人工收割的十幾倍。但小麥割倒后,還要人工捆綁,裝車運到麥場里。

          付國接過話題說,現(xiàn)在合社作的收割機都是先進的大型收割機,每臺將近200匹馬力,割臺超過3米寬,一畝地六七分鐘就割完了,而且即時脫粒,秸稈可打碎還田。6臺收割機一天能收割小麥1000多畝,合作社托管的土地5天就能全部收獲完畢。

          付國告訴記者,通過協(xié)調其他農機手和自己的農機手,為托管戶及周邊蘭陵縣、臺兒莊區(qū)、微山縣等農戶收割小麥1.5萬畝。

          在付國的指揮下,富源合作社正在建設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四個中心”,即農機裝備服務中心、糧食烘干服務中心、信息化和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服務中心、農資綜合服務中心。

          棗莊市市中區(qū)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利介紹說,目前,市中區(qū)擁有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600多臺,90%以上麥田實現(xiàn)了機械化收割,但像富源這樣的土地托管模式占比還有待提高。因為有了像付國這樣有知識、會管理、眼界寬的大學生加盟,富源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而且也回答了“怎樣種好地”的問題,這是今后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路子。(張環(huán)澤 陳龍 周楊)(完)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山東港口成全國首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單位
        下一篇:山東:農機購置補貼“硬核”舉措助力春耕生產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