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晨雯
本報通訊員 馬秀麗
走進大辛村,一排排整齊的蒜黃大棚映入眼簾。“我家用3畝地,建了5個大棚,每個棚都能產(chǎn)900多公斤蒜黃,不到小半年就能凈賺6萬多,來年五月份后還可以接著種花生,收入還是很可觀的。”茌平縣洪官屯鎮(zhèn)大辛村蒜農(nóng)劉玉紅一邊介紹蒜黃的種植情況一邊算起經(jīng)濟賬。“能有這么好的收成,多虧了我們加入的‘綠康’蔬菜合作社。我們大辛村是家喻戶曉的‘青蔬牌’大蒜種植之地,種植面積達20余畝,家家戶戶有種植大蒜的傳統(tǒng)。”劉玉紅介紹說。為了尋求更有效的致富途徑,該村積極發(fā)展合作社大規(guī)模地進行蒜黃生產(chǎn)。合作社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向村民供應農(nóng)資用品。“大棚材料都可以循環(huán)利用,種植過程中不用施肥打藥,只需要定時澆灌和一些人工費,綠色無公害種植迎合了當今綠色消費的理念,一直很暢銷。”劉玉紅說,“我們家種植蒜黃有9年了,每年都能賺上四五萬元。行情好的時候每公斤能賣到4元,收入近15萬元。如果只種小麥、玉米的話,2畝地一年也就賺個1萬元左右,種蒜黃是利用農(nóng)閑時間,也不耽誤來年春種。”
目前,該村有30多戶農(nóng)戶加入了合作社,都有了自己的蒜黃大棚,生產(chǎn)的蒜黃除了供應周邊縣市區(qū),還遠銷濟南、河北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