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區(qū)大黃集鎮(zhèn)提起“大老張”這個稱謂,都知道指的是張老莊村的支部書記張洪印。張洪印今年73歲,有41年的黨齡,他一邊做村里的工作,一邊做自己的企業(yè)。在他的帶動下村里從只有一臺打面機,發(fā)展到目前的70多家企業(yè)。
村民張子勝做企業(yè)沒有技術又缺錢,張洪印覺察到他的心事后主動給張子勝3000元錢做本干起了拼板生意。20多年來,像張子勝這樣得到張洪印幫助的村民有100多人。
2016年,張洪印帶頭集資,并利用做生意等各種關系籌款為村里翻修了4條主干街,同時還增修了3條小街,新修了圍村公路8公里,打通了村莊與曹縣韓集鎮(zhèn)的“最后一公里”。他的三個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yè),孩子們不再讓他“拼命掙錢了”都勸他享一下清福。可是老父親這“村官”職務讓孩子們很掛心,孩子們大加勸阻他辭職。張洪印說:“這年頭要搞鄉(xiāng)村振興,多好的政策呀,我要再為張老莊干點事。”
張洪印努力了大半生就是要讓村莊振興,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千方百計爭取政策,在村里建起4個扶貧車間,為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輔上致富路打開致富門。群眾走上致富路以后,洪印鼓勵村里的婦女學起了秧歌和廣場舞,鼓勵她們積極參加上級的演出活動。2017年,他用孩子們給的養(yǎng)老錢墊資三萬元,為村里修建起文化廣場和鄉(xiāng)村大舞臺。 通訊員 張靜冬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衛(wèi)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