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以來,在曲阜市姚村鎮(zhèn)畢家村火龍果種植大棚里,火龍果長勢喜人,放眼望去一排排翠綠透露著勃勃生機。工作人員正忙著護理火龍果,修剪苗芽、疏花、拔草,一派忙碌景象。
曲阜市畢家村共有人口1074人,貧困戶12戶。為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去年以來,在曲阜市姚村鎮(zhèn)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下,支部書記顏井利就帶著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江蘇外出考查學習火龍果種植技術,村自籌資金近百萬元,利用有利資源,籌建了畢家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流轉耕地10畝,搭建了6座標準溫室大棚、兩個拱棚,領辦了火龍果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打造“畢家村火龍果”優(yōu)勢特色農業(yè)品牌。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一體化運作模式,農戶實現(xiàn)“流轉有租金、勞作有酬金”。土地租金方面,按每畝每年1000元,支付農戶土地流轉金。務工酬金方面,優(yōu)先將常年在家的貧困勞動力組織到基地務工,每人每天50元,帶動貧困勞動力實現(xiàn)增收,走出了一條“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特色發(fā)展之路。
“第一期兩個火龍果大棚已經開花結果,預計產量1000公斤/畝,按照20元/公斤收購價計算,今年村集體可獲得7萬元的收益;瘕埞且环N1次種植可連續(xù)收獲20年的長效經濟作物,在第3、4年后進入豐產期,產量可達2000公斤/畝,除去成本,利潤空間相當可觀。我這6個標準棚、兩個拱棚,明年就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5萬元。”該村支部書記顏井利介紹道。“下一步,我們還要發(fā)展火龍果大棚特色采摘、網上銷售,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一部分人工費,火龍果還能賣個好價錢。再就是以火龍果為主導產業(yè),走‘火龍果+蘆薈+富硒瓜’套種模式,帶動其它蔬菜農作物的反季高效種植,有效帶動群眾的致富就業(yè)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