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淑棟 通訊員 張東 報道
本報淄博訊 12月22日,寒風凜冽,高青縣木李鎮(zhèn)楊坊村的圓夢葡萄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大棚里卻十分溫暖,半個月前撒下的茼蒿種子已頂出嫩芽。“葡萄休眠期,我們就套種茼蒿,這一季正好趕上過年,能賣個好價錢。”合作社理事長楊懷兵說。
這個套種的好辦法,正是楊懷兵參加農民培訓學來的。“縣里組織我們專門去濰坊壽光學習,一畦撒二兩半種子,產150斤茼蒿,正好。”楊懷兵說,現(xiàn)在社里已有40畝葡萄大棚實現(xiàn)套種茼蒿、白菜等,一年四季都有收成,年增收十幾萬元。
在楊懷兵看來,參加培訓“充電”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我一年有兩三個月都在參加培訓,只要接到培訓通知我就去。”學到了新知識的楊懷兵還辦起了田間學校,向周邊農戶推廣先進的種植模式和技術。
高青縣青城鎮(zhèn)大河溝村的陳樹亭也是農民培訓的受益人。他的黃瓜大棚里鋪滿了稻糠,這是他參加培訓時學到的新招,有利于大棚降濕度、提夜溫。“以前講產量,現(xiàn)在更講質量,科學種植才能有高質量的產品。”陳樹亭的綠瓤黃瓜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在超市能賣到十幾元一斤,供不應求。
淄博市已連續(xù)3年將高素質農民培訓列入重大民生實事,賦能鄉(xiāng)村人才振興。2023年,淄博市財政列支專項資金711萬元用于市級高素質農民專項培訓。淄博市農業(yè)農村局制訂出臺高素質農民專項培訓工作方案,將6000人的培訓任務分解落實到區(qū)(縣),實行開班備案管理和跟班現(xiàn)場督導檢查。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訓6243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04%。
同時,淄博市創(chuàng)新田間學校培訓模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將培訓拓展到田間地頭。全市累計建成市級農民培訓基地15家、田間學校121家。其中,獲評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基地7個,獲評省級農民田間學校8家。
“今年我們的小麥依然采用三遍鎮(zhèn)壓、一遍越冬水的種植方式,現(xiàn)在長勢不錯。”淄博軍瑜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張玉鵬說,去年凍害嚴重,許多種糧戶幾乎絕產,他們的麥田卻實現(xiàn)了畝產1100多斤,就是得益于他參加農民培訓學來的新技術。“今年,附近的種糧大戶都來我們這兒學習。”
下一步,淄博市農業(yè)農村局將進一步優(yōu)化高素質農民培訓內容和方式,強化培訓全過程監(jiān)管,提高培訓質效;組織實施農民培訓數(shù)字化應用項目,利用大數(shù)據(jù),動態(tài)管理培訓基地和師資,推動農民培訓規(guī)范有序開展,為鄉(xiāng)村振興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