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傈)一粒稻谷經過多少道工序,可以變成新鮮大米?
12月26日,記者來到張店區(qū)房鎮(zhèn)鎮(zhèn)東孫村,在山東八佰糧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日投產的新糧加工流水線上尋找答案。
這里是我市首家東北稻花香大米加工基地。走進二層樓高的標準化車間,上下兩排全自動裝備,延展成30余米長的巨龍。緊鄰車間,則矗立著兩座10米高的圓柱形糧倉,“里面是用來裝稻谷的,可裝200噸。”工作人員說。
車間里幾乎不見人,只有生產線上的各種機器在飛速運轉。金黃的稻谷從糧倉注入流水線,穿梭在透明的玻璃管道中,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長途跋涉”,在流水線的另一頭,變成晶瑩剔透的大米?刂屏魉的是一個電子屏,上面跳動著各種數據,隨時向各個工序發(fā)出指令。“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初清篩、去石去雜、脫殼、兩次拋光、四次色選等24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對應著一個管道,跑完這一程,就可以出倉包裝了。”
這里的大米可有來頭。項目運營方負責人邊平利說,稻谷原產地是黑龍江泰來縣,那里是最優(yōu)質的東北大米產區(qū)。公司與當地農業(yè)合作社簽訂合約,從播種到收獲全過程監(jiān)控,確保每一粒稻谷都貨真價實。按照目前產能,可年產大米新糧2000噸,年產值2500萬元。
這是組織部門扶持的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八個村抱團發(fā)展,“八佰”代表著信念和凝聚。
在展廳,公司特意用新出的大米蒸著一鍋米飯。打開鍋蓋,一股新鮮的米香撲鼻而來。房鎮(zhèn)鎮(zhèn)黨委組織委員楊靜給大家分發(fā)著米飯,也許下承諾:“我們要讓咱淄博人吃到真正的好大米、放心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