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手起家到兩間包子鋪,再到后來的70余家加盟店(含直營店),25年時間里,這對夫妻倆將一個小小的包子做成了餐飲大產(chǎn)業(yè)。25年間,變得是經(jīng)營規(guī)模,不變的是對品質一以貫之的堅持和追求,也是“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生動實踐。
從17歲學習包包子,將小小的包子做到極致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最早的早餐店的地方,盡管已經(jīng)過去了25年,但我們對這個地方依然記憶清晰,因為當初在起步階段太不容易了!”在惠民縣城武定府路的一處偏僻地段,徐玉珍指著路邊已經(jīng)改造成綠化帶的一處地方說。
徐玉珍是山東惠得利餐飲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說起“惠得利”,也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說起旗下品牌“糧屜”這一餐飲品牌,如今已經(jīng)被眾多濱州市民耳熟能詳。作為惠得利餐飲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徐玉珍和丈夫吳樹民說起來總是感慨萬千。
25年前,剛剛17歲的吳樹民開始學習做包子,在當了三個月的學徒后,終于開了屬于自己的一家店面,取名“軍民包子鋪”。“軍民”兩字,也是取自吳樹民和哥哥吳樹軍兄弟倆名字最后一個字組合而成。
“我丈夫為人踏實,做包子也實在,用的面和肉都是他精挑細選的,到現(xiàn)在還堅持自己選料。”徐玉珍說。
正是因為這份做包子的踏實勁,吳樹民的包子鋪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回頭客,生意越做越好。也就在此時,吳樹民和徐玉珍相識,并走到了一起。
“說實話,結婚以前我是不在外面買肉包子吃的,父母總是擔心外面的包子用的肉不實在。但是自從我和他認識后,看到用的是地地道道的精選的好肉,這才愛上了吃包子,真的太好吃了!”徐玉珍笑著說。
結婚后,靠著吳樹民的勤奮踏實和徐玉珍的熱情周到,包子鋪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20多年前,徐玉珍和吳樹民就開始注重服務細節(jié)的提升。“我們覺得既然做生意,就應該從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進店吃飯,怎樣才能感覺最舒服?我們琢磨了很多,也從一些細節(jié)方面進行了改進。”徐玉珍說。不大的包子鋪里準備了洗臉盆和毛巾熱水,貼心的準備了茶葉免費供顧客使用。很多時候,徐玉珍和丈夫小事不計較,讓利于客,回頭客越來越多。
如今25年過去了,但吳樹民卻一直還在琢磨著怎么將包子做的更好吃。“現(xiàn)在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包子的品質也隨著人們口感的變化而變化,種類也越來越多,我們從包子開始,不斷豐富我們的菜品種類,但是我們始終堅持一點,那就是用最好的肉、最好的料才能做出最好吃的食品。”徐玉珍說。

堅持將品質放在首位是25年不變的追求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果說做好一個包子、一道菜的秘訣是什么,徐玉珍和吳樹民都會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品質!”
有一年,有關部門對包括“軍民包子鋪”在內的快餐店食用的肉類進行抽查。而這次抽查,竟意外的為包子鋪進行了一次宣傳。
“當工作人員到我們店里仔細檢查完之后,竟然說‘就從來沒見過用這么好的肉包包子的!’”說到這里,徐玉珍非常自豪,“這既是對我們的充分肯定,也算是對我們的一次宣傳了!”
從只有兩間店面的簡易包子鋪發(fā)展到如今擁有中央廚房、70余家加盟店(含直營店)的餐飲企業(yè),品質一直是徐玉珍和吳樹民不懈的追求。“好包子必然離不開好的用料,好料需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挑細選,嚴格把控!”徐玉珍說。25年間,從最早的“軍民包子鋪”到如今的快餐連鎖品牌“糧屜”,徐玉珍和吳樹民堅持親自選料,將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今,隨著山東惠得利餐飲有限公司中央廚房的投入使用,其對食品加工原材料和加工過程的管控愈加嚴格。在中央廚房的各個操作間,從原料粗選到半成品加工,從米面糧油的甄選到儲存,均有嚴格的管控過程。時至今日,作為董事長的吳樹民甚至對各個連鎖店加工八寶粥所用的花生米等初級食材都親自把關,嚴格控制品質。

“做一家有愛心的企業(yè),更多的回饋社會”
今年疫情期間,看到醫(yī)護人員非常辛苦,徐玉珍就想為醫(yī)護人員做點什么。1月31日上午,濱州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新媒體發(fā)出《@濱州人,邀您共伸援手!防控疫情急需物資捐贈倡議書》后,山東惠得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第一時間響應。
“我看到一線防控人員工作特別努力,甚至都沒時間吃飯,我們也是非常的感動。公司旗下的‘糧屜’品牌就是做早餐的,這時候應該貢獻一份力量。”徐玉珍在接受采訪時說。2月1日,她親自帶領公司員工,驅車幾十公里從惠民縣城趕到市疾控中心,親手將30箱公司生產(chǎn)的食品送到市疾控中心人員手中。
“我認為想做事,首先還是得把人做好!”徐玉珍說,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義利觀。而這點,也在惠得利餐飲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我們現(xiàn)在有70多家加盟店和直營店,但是我們在接受加盟店申請的時候是有一些條件的,對加盟者年齡、學歷等都有一些限制。”
徐玉珍說,盡管加盟店的增加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收益,但公司會更看重包括人品在內的加盟者的綜合素質,“一個想加盟的人如果只想為了賺錢,這是做不長久的,在實際經(jīng)營過程中很可能會降低公司的統(tǒng)一標準,在產(chǎn)品的品質上得不到很好的貫徹,最終損害的不僅僅是加盟者自身的利益,也會對公司的整體形象受損。”徐玉珍說,“所以,我們堅持的觀點就是,做事必須先做人,這也是我們接受加盟店的重要一點。”
從事餐飲企業(yè)25年,當被問及今后的發(fā)展規(guī)劃時,徐玉珍說,想做一家“有愛心的企業(yè)”,能更多地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