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
左手家庭,右手事業(yè),“寶媽”們如何帶娃、賺錢兩不誤?如今,“媽媽崗”的出現,無疑成為“寶媽”們兼顧家庭與事業(yè)的就業(yè)新選擇。
從加大“媽媽崗”政策支持,到擴展“媽媽崗”崗位開發(fā)設置,從強化“媽媽崗”就業(yè)服務供給到加強“媽媽崗”員工技能培訓,我市加大“媽媽崗”的招聘、配套服務力度,其中夏津縣推出特色“媽媽崗”,做出了有益嘗試,讓寶媽們能夠無憂上班。5月7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多種特色“媽媽崗” 上班帶娃兩不誤
“上下班時間靈活嗎?”“家政培訓一般需要多長時間?”……近日,在夏津縣促巾幗就業(yè)暨公崗再就業(yè)招聘會上,“媽媽崗”專區(qū)大受歡迎,前來咨詢的女性求職者絡繹不絕。據了解,此次招聘會設置專屬育兒婦女“媽媽崗”40余個,滿足了“寶媽”們照顧家庭和實現就業(yè)的雙重心愿。
36歲的寶媽劉冬梅就是此前招聘會的受益者之一。劉冬梅參加完為期15天的家政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后,已在辣媽家政公司上崗。她說:“我現在每天工作6小時,月入4500元,還能接送孩子上下學。”這種“彈性媽媽崗”完全滿足了劉冬梅上班帶娃兩不誤的需求。
而在當地的一些紡織廠、手工藝制作廠,成立了“寶媽班組”,讓有共同時間需求的“寶媽”組成班組,滿足她們的上班和帶娃需求。夏津縣泉美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成立了寶媽班組,“比如讓上午有時間的寶媽們8點半上班,11點半下班,下午還有一個班組,這個班組的成員就是下午較為空閑的寶媽們。”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方式就是方便更多的寶媽能夠走上工作崗位。
此外,出租車、外賣員、快遞員等“流動媽媽崗”也等待著寶媽們的選擇。
三大維度協同發(fā)力,助力寶媽安心上崗
為充分保障育兒婦女的就業(yè)權利,夏津縣婦聯探索“三維聯動·全鏈賦能”工作模式,構建就業(yè)服務生態(tài)圈,通過就業(yè)服務、技能培訓、權益保障三大維度協同發(fā)力,推動實現婦女“就業(yè)顧家兩不誤”。
今年以來,夏津縣婦聯舉辦多場“春風送崗”大型招聘會,聯合190余家重點企業(yè),發(fā)布招聘2500余個就業(yè)崗位,促進數百名育兒婦女實現就業(yè);聯合人社部門開發(fā)300余個城鄉(xiāng)公益崗,優(yōu)先安置“二孩”“三孩”媽媽……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開發(fā)“彈性媽媽崗”“寶媽班組”“流動媽媽崗”等特色崗位3200余個,幫助2000余名育兒婦女實現“工作帶娃兩不誤”。
在幫助育兒婦女重返職場方面,夏津縣婦聯依托本地職業(yè)培訓學校等建成女性職業(yè)技能培訓基地,整合縣域內各類職業(yè)院校、職業(yè)技術學校等搭建婦女技能培訓平臺,開設育嬰師、直播電商、老虎鞋制作、家政等“流動課堂”,把培訓教室搬到村頭廣場、社區(qū)活動室。全縣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30場,1.36萬人次婦女通過“家門口充電”實現技能升級。
“上周剛帶孩子參與了‘家企共育’親子手工課,孩子在活動室玩得不想走,我也能安心上班了。”剛把孩子接到“愛心媽媽服務站”的李雨虹說,這里不僅配備兒童暫托區(qū)、應急藥品柜,還定期舉辦親子活動和家風講堂。夏津縣婦聯通過積極協調人社、教育等相關單位,推動現有扶持政策落地落實,落實靈活就業(yè)困難女性群體社保補貼,鏈接低息貼息優(yōu)惠貸款,還提供在線心理咨詢,對反映涉及就業(yè)性別歧視的問題及時核查處理,聯合律師團、心理咨詢師提供法律和心理支持,化解職場糾紛、疏導壓力。
“我們不僅要讓寶媽們‘有崗可上’,更要讓她們‘上得安心’。”夏津縣婦聯副主席康洪巖說。通過實施“五個一”暖“新”工程——每年一次免費體檢、一場親子活動、一輪技能培訓、一堂家風課、一次困難幫扶,持續(xù)完善“媽媽崗”服務生態(tài)。目前,全縣已舉辦“家企共育”等關愛活動7場,讓職場媽媽們真切感受到“工作有支持、生活有關愛、發(fā)展有保障”。
打造招聘服務品牌,促婦女就業(yè)質效雙升
為更好促進婦女就業(yè),德州市打造“媽媽崗”招聘服務品牌,并采取舉辦女性專場招聘會、社區(qū)“微招聘”、線上“云招聘”的方式,促進我市婦女就業(yè)質效雙升。
德州市婦聯聯合人社部門舉辦“春風行動”女性專場招聘會,開設家政、電商、手工技能“媽媽崗”招聘專區(qū),為廣大寶媽提供保姆保潔、鐘點工、主播等多樣崗位,吸引眾多寶媽前來應聘。依托社區(qū)家政服務站點,動員轄區(qū)家政企業(yè)、婦女居家靈活就業(yè)點走進社區(qū)開展“微招聘”,將“媽媽崗”送到家門口,實現用工企業(yè)和育兒婦女雙向奔赴。廣泛征集巾幗企業(yè)、家政企業(yè)“媽媽崗”用工需求,依托各級婦聯微信公眾號和社區(qū)微信群,刊播“媽媽崗”招聘信息,將“媽媽崗”送到育兒婦女指尖,暢通用工企業(yè)、育兒婦女線上供需對接渠道。
同時,我市也將圍繞失業(yè)人員、零就業(yè)家庭人員等重點群體,結合基層養(yǎng)老托幼、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等公共服務需求,新開發(fā)“二孩三孩媽媽”“農田管護”“就業(yè)幫扶”“助老服務”等特色公益性崗位1000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