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jié),在郯城縣孝善文化公園,每晚都有數(shù)百名居民在新安裝的納涼長廊里吹拉彈唱、拉呱聊天。這個由居民張先生提出的“增設休閑座椅,方便群眾早晚鍛煉時休息”的建議,從征集反映到落地建成,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成為全縣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生動實踐。
2024年以來,郯城縣全面啟動“獻策郯城”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多方搭建征集平臺,深入基層問計于民,建立閉環(huán)辦理推進機制,讓群眾“金點子”真正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立體化征集
傾聽每個聲音
在人民廣場暖心驛站,參加晨練的大爺大媽,可以將意見建議投遞到人民建議專用郵筒,也可以掃描郵筒上的二維碼線上提交建議。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員,可通過“隨手拍”微信小程序,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即時反饋到人民建議征集平臺。
郯城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縣委“兩新”工委副書記趙太園介紹,活動啟動以來,全縣探索建立“線上+線下”雙軌征集體系。“線上”,通過登錄“隨手拍”小程序、“郯城首發(fā)”App、“指尖上的郯城”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線下”,通過專人收集、直報點反映、信箱投遞等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搭建多元征集平臺,有效暢通了人民建議表達渠道。
截至目前,郯城縣已建立60個人民建議征集直報點,集中選配120名人民建議征集員,遴選確定30名特邀建議人,開展專題活動52場次,參與群眾5800余人,征集意見建議582條。
清單化辦理
明確交辦路徑
“咱們小區(qū)大門口,緊鄰師郯路主干道,人流比較大,車速比較快,建議在入口處設置減速帶,在師郯路劃定斑馬線,消除安全隱患。”家住郯城街道尚城嘉苑小區(qū)的居民孫先生,向小區(qū)黨支部書記張則亮建議。
收到群眾反映后,張則亮立即通過人民建議征集平臺,將有關情況進行了登記上報。翌日下午,郯城街道會同縣交通運輸局、縣交警大隊、小區(qū)業(yè)委會,組織人員實地查看,現(xiàn)場了解群眾的訴求和建議,共同商討解決措施。
為迅速推進人民建議辦理,郯城縣組建了人民建議征集專家?guī),組織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員,對征集上來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匯總、綜合分析和科學論證,研究制定《人民建議落實清單》。對涉及范圍較廣、價值較高的人民建議,由縣委社會工作部抽調相關領域專家,分領域開展二次征集,確保每條建議都能落地見效。
去年以來,已反饋交辦人民建議462條,辦結435條,有效解決了一批城區(qū)低洼路段內澇積水、學校周邊道路擁堵、便民攤點設置不足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2024年全縣12345熱線工單訴求降幅達14.8%,降幅位列全市第1名,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規(guī)范化提升
擴展建議成果
在府東社區(qū)幸福食堂,每天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而在半年前,老年人就餐還是這個社區(qū)的老大難問題。
“在一次走訪中,有居民建議把社區(qū)閑置的房間改造成愛心食堂,讓社區(qū)的老年人都能吃上熱乎的飯菜。”府東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焦子洋說。社區(qū)迅速召開居民代表會議商議,最后一致同意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機構進行運作,本社區(qū)老年人根據(jù)年齡享受不同的折扣,優(yōu)惠部分由社區(qū)從租賃費中按一定比例予以抵扣。經過近半年的嘗試和運行,幸福食堂成了社區(qū)居民的共享餐廳,贏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
據(jù)了解,郯城縣在系統(tǒng)總結府東社區(qū)幸福食堂成功案例的基礎上,探索出了自主經營、集中配送、委托運營、志愿幫扶等運營方式,在村(社區(qū))普遍建立了愛心食堂,為老弱群體集中就餐提供了保障。
“人民群眾的小需求、小建議,就是我們工作的大方向、大課題。”郯城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縣委“兩新”工委書記許濤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xù)抓好建議征集成果轉化,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讓群眾真切看到變化、感受到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