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衛(wèi)東
近日,清晨微光初現(xiàn),牡丹區(qū)老城區(qū)的街巷尚未完全蘇醒,牡丹街道辦事處人社所副所長魏濤已收拾停當,推開家門。他習慣性地撫平藏青色工作服上的褶皺,步伐沉穩(wěn)地踏碎了薄霧。這條熟悉的柏油路,是他踐行黨員初心使命的新起點。街角早點鋪的老板娘笑著招呼“早啊”,魏濤微笑點頭回應,腳步未停。
晨光里的服務清單:無聲序章,心系萬家
走進略顯局促卻整潔的辦公室,魏濤的目光精準地落在隨身攜帶的皮包和燈塔在線記事本上。菏澤力強建材和欣琪建材兩家規(guī)模企業(yè)缺工用工調查,龍池牡丹和堯舜牡丹兩家高精端企業(yè)人才自主評價,靈活就業(yè)人員社保政策需本周宣傳摸底……魏濤的皮包就是一個“萬寶囊”。把每天的所辦事項分“輕重緩急”整理得井井有條,把工作重點記錄到燈塔在線手機端的記事本上,方便隨時查閱處理,了然于胸。窗外城市喧囂漸起。這無聲的清晨籌劃,早已蓄滿了為人民服務的千鈞力道。
工作未啟,心已上路。魏濤的清晨,是喧囂前沉靜的休止符。他在紙上勾勒的,是社區(qū)大爺大媽期待的眼神,鄰家小伙創(chuàng)業(yè)的急切詢問,待業(yè)大姐焦慮的嘆息……基層事務千頭萬緒,他總以驚人耐心和條理梳理得一絲不茍。這份靜默梳理,是對“為人民服務”最樸素的注解。
午間奔忙的“老魏幫辦”:指尖躍動的科技,心間流淌的暖意
9時剛過,“老魏幫辦工作室”已人流不斷。
4月份年滿70周歲的王大叔眉頭緊鎖:“我今年退休金漲得太少了”魏濤立即扶他坐下并倒上一杯熱水,熟練地打開微信小程序,輸入老人信息,發(fā)現(xiàn)今年上漲補發(fā)養(yǎng)老金399元,月均漲57元,的確沒有上漲今年的70歲高齡補貼。他將國家關于上漲養(yǎng)老金的文件拿過來做了耐心解釋。需年滿70周歲后1月份才能上漲養(yǎng)老高齡補貼,王大叔今年4月份才達到70周歲,不在此調整范圍。明年調整才能享受此待遇,王大叔知道了上漲少的原因,點了點頭心平氣和了。
幾乎同時,電話響起。58歲的靈活就業(yè)退休職工李大姐求助:“常年在北京居住,待遇認證鼓搗半天沒成……”魏濤電話指導:“老大姐,打開微信,搜‘老魏幫辦’公眾號……點‘待遇認證’……把臉對準屏幕,眨眨眼……好嘞!認證成功!”電話那頭傳來贊嘆:“‘待遇認證’小窗口,簡單幾步就完成認證,太方便了。”
這便捷智慧服務的背后,是魏濤的鉆研精神。
早年面對群眾“看不懂、記不住、跑斷腿”,他獨創(chuàng)手寫“明白小紙條”,用大白話寫清辦事流程材料。如今數字浪潮奔涌,他又帶頭創(chuàng)辦公眾號和小程序,將“老魏幫辦”搬上云端。從“社保繳納一鍵通”到“待遇認證零跑腿”,他硬是將復雜政策拆解成手機上的簡單操作。微信公眾號后臺24小時在線的“客服”,常常是魏濤深夜歸家后仍亮著的手機屏幕。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他用科技踐行的初心。
午后步履丈量民情:最后一米,是用心走出的距離
科技雖快,魏濤深知,有些溫度必須用腳步丈量,有些難題需面對面解決。
悶熱午后,大廳7號人社窗口,工作人員賈艷紅和往常一樣,給牡丹新城居民趙先生進行居民養(yǎng)老保險領取待遇登記,多次提交審核不通過,立即反映給魏濤。魏濤經過協(xié)調查找原因,是在遙遠的黑龍江省某林場有參保記錄。趙先生30年前僅在此工作一個月,距今久遠也說不清楚在哪個縣區(qū)。魏濤一邊安撫,一邊立即行動。他通過區(qū)人社局聯(lián)系黑龍江省人社廳,再聯(lián)系牡丹江市局,再輾轉找到林場負責部門。電話溝通、郵件往來、反復說明、補充材料……近一個月“遠程接力”,終于將趙先生社保轉移至牡丹區(qū),順利地進行了待遇登記、發(fā)放養(yǎng)老金。得知消息時,趙先生顫抖著抓住魏濤的手:“你救了俺的命啊!”魏濤微笑輕拍老人手背:“應該的,您安心養(yǎng)老。”
在街道黨工委支持下,“老魏幫辦志愿服務隊”成立,魏濤是領頭雁。這支由黨員骨干、熱心居民、退休干部組成的隊伍,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街道每個角落。隨著城市化加速,勞資糾紛增多,魏濤創(chuàng)新設立“老魏調解工作室”,提煉“三心三解”工作法:“愛心”柔性解疙瘩,組建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組成的義務調解隊,發(fā)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yōu)勢,“拉家常”化解矛盾萌芽。
大學生小林暑假在和諧廣場打短工,和老板約定干一天100元,8時30分上班干到10時,和老板發(fā)生爭執(zhí),老板一氣之下沒給工資將小林辭退了。小林回到遠在新疆的老家,將老板給舉報了。魏濤接到舉報后犯難了,因為不知道老板的電話和姓名,只能到和諧銀座現(xiàn)場找門店老板調解,調解產生的費用遠遠大于勞動價值。這時,他想起老魏幫辦志愿服務隊成員、義務調解員、家住趙王河新村的梅蘭鳳。趙王河新村和銀座廣場一河之隔步行5分鐘,梅蘭鳳正在家休息,接到這一情況后,迅速趕到和諧廣場找到這一門面,和老板交談,門店老板愿意支付20元。梅蘭鳳通過微信將20元發(fā)給遠在新疆的小林。小林發(fā)出感慨,一開始根本沒想著能要回工資,只是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沒想到解決得如此迅速合理,直呼“太感謝‘老魏調解室’了”。
“真心”聯(lián)動解難題, 對涉及多部門的復雜糾紛(如工程欠薪、工傷賠償),主動協(xié)調勞動監(jiān)察、司法所、工會、律師“聯(lián)合會診”,一站式解決,去年底成功為30余名農民工追回欠薪近百萬元。
“律心”引導解困局,調解中堅持依法依規(guī),引導依法維權,對接法律援助資源。他說:“調解要在法律框架下找平衡點,讓大家心服口服。”
腳步踏過田間地頭、工地現(xiàn)場、居民家中,魏濤用雙腳縮短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也丈量著人心的距離,留下安心與信任。腳上沾泥土,心中裝百姓,是他丈量民情的標尺。
暮色中的星光與榮光:平凡堅守,照亮歸途
當日頭西沉,華燈初上,牡丹街道辦事處辦公樓里,魏濤辦公室的燈光常最后熄滅。窗玻璃映出他伏案的身影,梳理工作、研究政策、準備調解材料。那盞燈,像一顆固執(zhí)的星辰,鑲嵌在街道的夜幕里。
這份堅守贏得認可。2024年,魏濤個人接連榮獲“優(yōu)秀零工服務專員”“模范共產黨員”“突出先進個人”稱號;他帶領的牡丹街道人社所包攬區(qū)級“社會保障”“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人事人才”三項“突出貢獻集體”榮譽,年度考核勇奪全區(qū)桂冠。
從綠色軍營到基層街道,三十載時光荏苒。當年抗洪前線的年輕戰(zhàn)士,如今鬢角微霜。他經歷過手寫“明白小紙條”的時代,也擁抱了開發(fā)智能小程序的浪潮;身影活躍在服務大廳咨詢臺前,也扎根在田間地頭的泥土里。沉甸甸的榮譽映照著他的樸實承諾——“人到大廳馬上辦,材料不全找?guī)娃k”。這星火,點燃他心中永不熄滅的誓言:做一名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基層黨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