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文齊魯|名家筆下的濟南:酷夏給了老舍一個下馬威
夏天的濟南素有“火爐”之稱,發(fā)起威來熱得令人窒息。
名人筆下濟南的夏天,卻生動展現(xiàn)出多種風(fēng)采,作為天下聞名的泉城,濟南的夏天被碧水浸透:酷熱給了老舍一個下馬威,給了季羨林捉蛤蟆釣蝦的歡樂,也給了王獻唐橋上倚欄剝食蓮蓬的閑情。“滄浪亭上朝來坐,四面清香來曉飔。”

歷下亭外景。
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老舍兩度執(zhí)教齊魯大學(xué),在濟南工作、生活了四年多,他由衷地喜愛這座城市,寫下數(shù)篇描寫第二故鄉(xiāng)的散文與小品。
他寫過《濟南的秋天》:“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也寫過《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濟南的春天,在他看來短得不值一提:“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fēng)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
濟南的夏天呢?濟南的夏天給了老舍一個下馬威。“到濟南來,這是頭一遭。擠出車站,汗流如漿,把一點小傷風(fēng)也治好了,或者說擠跑了”(老舍《一些印象》)。
到了后來,他體會更深,說:“濟南的夏天可以熱死人”,又說,“在濟南的初伏以前而打算不出汗,除非離開濟南。早晨,晌午,晚間,夜里,毛孔永遠川流不息”(《夏之一周間》)。
他在濟南主要利用暑假,創(chuàng)作了四部長篇小說《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一部短篇小說集《趕集》和一部幽默詩文集。
在《我怎樣寫<離婚>》這篇創(chuàng)作自述中,他說:“天氣非常的熱——濟南的熱法是至少可以和南京比一比的——我每天早晨七點動手,寫到九點;九點以后便連喘氣也很費事了。平均每日寫兩千字。”
他住在南新街54號草房小院里,“屋子里比烤面包的爐子的溫度高著多少?無從知道。因為沒有寒暑表。屋內(nèi)的蚊子還沒都被烤死呢,我放心了。”(《夏之一周間》)老舍的幽默感,實在也是一劑清涼劑呢。
對于辛勤的勞作者來講,濟南的夏天酷熱難忍。但在孩子們那里,卻能尋找到難得的樂趣。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