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武術家張勝利和他的西班牙張氏內家拳弟子
現(xiàn)在,套路競賽武術元素越來越少,體操化的痕跡越來越重;散手競賽也快要成了“拳擊加腿法”、“自由搏擊”。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不是武術界所希望的,這是競技武術比賽規(guī)則造成了武術畸形發(fā)展的結果。
即便從競技武術進奧運的目的來看,也有諸多問題。
競技體育的靈魂和特點就是競爭,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和內在的屬性,一方的勝利即他方的失敗,這種排他性是由目標的惟一性所決定的,也是現(xiàn)代人競爭意識的形象表現(xiàn)。
而武術套路競賽和體操、花樣滑冰等項目一樣,以評分的方法進行比賽,這無疑使武術中最有魅力的成分——競爭雙方之間的相互搏斗和各派之間的實際較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
體育主管部門意識到套路競賽的不足,推出了競技散手。但散手不論形式、內容,還是競賽規(guī)則等,都接近于西方的拳擊和其他搏擊項目,沒有樹立一個明確區(qū)別于西方搏擊的特征性的形象符號。上述種種,都不利于競技武術進入奧運。
競技武術犯了把武術僅看作一項體育運動的錯誤。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中國武術更多屬于文化的范疇,武術的發(fā)展不能僅僅被看作是一項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而應看作是文化的傳播。
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這是一句老話,但如何才能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卻是一個問題。這不僅是武術人應該考慮的事情,也是中國文化人應該考慮的事情。

著名武術家張勝利和他的美國張氏內家拳弟子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否能打破隔膜和屏障,被另個民族所接納,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這種文化是否有用,這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而武術恰恰最具備這一特質。中國傳統(tǒng)武術是集養(yǎng)、練、打、醫(yī)于一體的高級運動形式,在養(yǎng)生中求技擊,從技擊中得養(yǎng)生。這種發(fā)自于內在的調節(jié)更符合人對“自然”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人體的潛能。
二是是否與人類發(fā)展的需求同步。當今世界,和諧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而武術正是在“矛盾中求發(fā)展的一種和諧的身心運動”,以“以武演道”的手段和方法,達到“追求和諧”的目的,其中包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審美觀念、心態(tài)模式、價值取向、人生觀和宇宙觀。如果我們牢牢抓住這兩大靈魂,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
“千古不絕精武魂,惟有武術真國色”。時代的要求、武術的本質都決定了中國武術的傳播必然將以文化的傳播為核心,這是毋庸置疑的。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