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食藥監(jiān)局發(fā)布通報,18種食品被檢不合格在全市范圍下架。雪糕、冰淇淋,給人們帶來美味冰涼感受的同時,菌落超標、添加劑過多、含植物奶油……這些負面的健康效應也如影隨形。
很多人認為,打著“懷舊”、“童年記憶”旗幟的老冰棍更加安全、健康。不過,事實卻并非如此。
□調查篇
一根雪糕含幾十種添加劑
如果你仔細研究雪糕、冰淇淋產品包裝,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添加劑可不少。
7月20—24日,記者走訪市場發(fā)現(xiàn),這些產品里的添加劑少則四五種,多則十幾種,有的標注隱蔽,不仔細找都看不到;有的只標注數(shù)字代碼,讓消費者如同看天書。
在某品牌一款奶油雪糕包裝上,記者拿在手上翻看半天都沒找到配料表,直到記者翻開包裝折縫才發(fā)現(xiàn)配料表“藏匿于此”。在該配料表上,記者看到食品添加劑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吐溫80、六偏磷酸鈉、氯化鉀、卡拉膠、甜蜜素、阿斯巴甜、檸檬黃。
這只是小意思,該品牌另一款紅豆類雪糕上的添加劑更多,記者數(shù)了下有12種: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羅望子多糖膠、槐豆膠、卡拉膠、羧甲基纖維素鈉、黃原膠、海藻酸鈉、阿斯巴甜、焦糖色、檸檬黃、亮藍。
記者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幾乎所有冷飲產品上的添加劑成分都不少于五種,多達十幾種的則非常常見,添加劑在產品配料表上占據半壁以上江山。以和路雪一款巧克力味冰淇淋蛋筒為例,配料表寫了5行字,其中光是屬于色素類的就有焦糖色、日落黃、檸檬黃、胭脂紅等11種,此外還有乳化劑、食用香精、增稠劑等各種食品添加劑。而同樣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的一款“巧樂滋”冰淇淋雪糕,配料表的40多項中,屬于乳化劑、增稠劑、人工色素之類的添加劑也不下20種。
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為了讓添加劑看起來“少一些”,一些企業(yè)在標注時僅寫上編碼,讓消費者直呼看不懂。
家有三歲寶寶的馬女士非常在意孩子吃得是否健康,她告訴記者,她曾經很認真地查看過家里常買的幾種雪糕,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雪糕的食品添加劑都是用編號表示的,“根本看不明白”。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和馬女士描述的一樣,很多雪糕包裝上標注的食品添加劑并不是一個明確的名稱,而是數(shù)字代碼。以一款雪人雪糕為例,該產品包裝上的配料表顯示含有乳化劑(322、471、433)、增稠劑(412、415、407)、增味劑(621)、著色劑(150C)。
無添加劑不成雪糕
雪糕、冰淇淋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添加劑呢?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指出,這些添加劑可以分為四大類:調味、著色、塑形、乳化,而它們都是雪糕香甜口感必不可少的成分。
首先是乳化。甘油脂肪酸酯、磷脂等都是乳化劑,它們能使雪糕的質地均勻、穩(wěn)定、細膩。
其次是塑形。塑形主要靠增稠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黃原膠、瓜爾膠和卡拉膠等,增稠劑能使雪糕成為能夠輕松咬斷、不易融化的狀態(tài),而不會變成大冰塊,也不會一拿出來就化了。
再次是調味。調味需要甜味劑、酸味劑和香精。乳酸、乳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屬于酸味劑,阿斯巴甜、甜蜜素屬于甜味劑,添加這些成分能在保證甜味的同時降低成本。香精則起到模擬逼真香氣的作用。
最后是著色,亮藍、檸檬黃就是著色劑。
范志紅指出,如果沒有這些添加劑,雪糕的質地就沒法均勻,凍出來的狀態(tài)就像大冰塊一樣硬而難吃,既不甜也沒有風味。
那么,這些添加劑都是化學合成的嗎?范志紅指出,從安全性來說,增稠劑、乳化劑和酸味劑都相當安全,大多是天然食品中的正常成分,而香精和色素則絕大部分是化工合成產品。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添加劑如果按國家標準使用,只要不過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現(xiàn)在添加劑種類比較復雜,有時候會有疊加效應,過多攝入則會給身體帶來麻煩。比如,一些酸度較大的雪糕、冰棍,過多的酸味劑就會導致骨質疏松、鈣和鋅流失。另外,過多攝入這些添加劑也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產生影響,尤其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更會導致身體發(fā)育不良,甚至智力下降。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